沈佳悦揉揉肚子,打算回去了做半小时静态瑜伽,促进一下肠胃蠕动,再去楼上跳会儿操,尽可能把脂肪减掉。
陈燕曾晓琪窦雯静等人也打算回去锻炼身体,这么吃,回头大家都会吃成肉球的,几人甚至还在群里相互打气,连远在沪上的肖晴也跟着要健身打卡。
林旭起身给墩墩蒸了条鳝鱼,小家伙吃得很开心。
下班走的时候,他又从水族箱里捞了两条,当成墩墩晚上的夜宵和明天的早餐。
随后几天,他都在店里守着,学校的事儿已经全权交给了甄文生负责,不用再多操心。
很快,周日来临,谢保民一大早就来到店里,见到林旭就问道:
“师父不是让我教你孔雀鱼翅吗?今儿有时间没?有的话我教教你。”
林旭当即来了兴趣:
“行啊,我正想学呢!”
第八百二十二章 王瓜是什么?惟妙惟肖的高端菜品——孔雀鱼翅!
“师兄,做孔雀鱼翅都需要什么配料啊?”
既然要做学这道菜,就得先把食材准备好,幸好店里有发好的鱼翅,随时可以用。
谢保民说道:
“配料还真不少,除了鱼翅之外,还要用到海参、鸡丝、鸡蛋、蛋清、鸡蓉、鲜笋、小油菜、金华火腿、鸡油、高汤、王瓜片以及各种调味品……”
王瓜片?
林旭好的问道:
“王瓜是啥玩意儿?”
“就是黄瓜,不过在高端菜中,一般都用王瓜来称呼。”
百多年前,要是对卖菜的小贩说来两根黄瓜,对方估计会莫名其妙,但你要说来两根王瓜,小贩立马秒懂。
民国之前,黄瓜的正式称呼一直都是王瓜,黄瓜反而是个小众冷门称呼。
之所以喊王瓜,是因为黄瓜“先于诸瓜而生,故而为王”,意思是黄瓜生长最早,清朝那会儿暖房技术成熟,每年农历二月就有头茬黄瓜上市。
不过那会儿的黄瓜超级贵,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京都竹枝词》中有这么一首诗来批评头茬黄瓜的金贵:
“黄瓜初见比人参,小小如簪值数金;微物不能增寿命,万钱一食亦何心?”
谢保民笑着说道:
“据说清朝末年京城有个名叫潘炳年的著名学者,曾在八大居的广和居请新交的外地朋友吃饭,入席后让客人点菜,那客人觉得肉菜太贵,就点了盘黄瓜,吃完觉得不错,又点了一盘,连着点了三盘……潘炳年脸都快绿了,因为黄瓜六两银子一盘,点一桌子肉菜也花不了这么多钱,所以结账后,他立马写信跟那个朋友绝交了。”
一旁正在记录进货单的车仔好问道:
“为什么不直接说呢?那么贵的黄瓜,多冤得慌。”
林旭笑了笑:
“要是请熟人吃饭,可以提前说一声黄瓜比较贵,尝尝鲜得了,但刚认识的人,这么说就不合适了。就比如现在做生意的请客户吃饭,还没开始点菜就说这家的拍黄瓜贵的一批,咱千万别点,你说人家啥反应?”
其实这也跟国人的文化传统有关系,有啥事儿不直接说,非得拐弯抹角的,就比如这位潘炳年,十八两银子都砸进去了,依然没有当场翻脸,而是选择写信绝交,这就是文化人的矜持和拧巴。
不过这种事儿也就发生在那个时期,菜单没有明码标价,黄瓜也金贵无比。
要搁现在,你连着吃一盆拍黄瓜,请客的人也不会选择绝交,只会觉得这黄瓜绿油油的,是不是朋友对自己的某种暗示。
聊完黄瓜,谢保民挽起袖子,开始教林旭做孔雀鱼翅。
沈佳悦也想见识一下:
“师兄,你们能不能去小厨房做呀?我也想见识见识。”
谢保民笑着说道:
“那干脆拍出来得了,正好我最近也没展示过厨艺,可别让网友们觉得我手艺退步了。”
沈佳悦一听,赶紧去小厨房准备相机和补光灯,林旭则是准备制作孔雀鱼翅所需要的食材和配料。
所有食材和调料全都准备妥当,开始制作。
“大家好我是林旭,今天不忙,所以让师兄教我做一道比较耗费时间的宴会主菜——孔雀鱼翅。”
在高端宴会上,孔雀鱼翅这种卖相优雅的高端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菜。
谢保民冲镜头摆了摆手,跟网友们打了个招呼,简单介绍了一下孔雀鱼翅,同时说道:
“其实现在有另一种孔雀鱼翅的做法,就是把鱼翅塞到孔雀肚子里炖煮,用真孔雀炖鱼翅,感觉很炸裂。”
林旭好的问道:
“孔雀能吃吗?”
“养殖的是可以的,南方一些宴席上就有,不过整体来说,其实并没有鸡肉好吃,不过就是看着新而已,一些卖孔雀肉的饭店还附送孔雀的翎毛,比较吸引人。”
林旭真是开了眼,不过想想动物保护法出来之前,锦鸡被吃得差点灭绝,飞龙被吃成了天价,各种珍稀动物都成了果腹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