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三娘兵权收回,难道有错吗?”
伊阿鼠立刻上前奉承:
“三娘一个妇人,常年在军中厮混,这成何体统?更何怳,战事如此危险,稍不注意,就是性命全无,您让三娘重归安定,还有什么不好的?”
他一说完,其他在场的亲信,都开口附和起来。
“就是!妇人怎么能长久的在军中。”
“这让柴绍怎么被人看待?”
“还是回归后宅为妙!”
“至于功劳,您日后取得帝位,多给三娘些赏赐不就行了?”
在亲信的宽慰下,李渊逐渐变得放松下来。
看,还是有很多人和他想的一样嘛。
大家极为默契的,将天幕所说《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没有李三娘的记载给略去。
一个女人而已,不上史书,那不是很正常吗?
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古人的选择向来是灵活多变,从流传至今的俗语就能知道,就比如,男子汉大丈夫,既可以宁死不屈,又可以能屈能伸,在这种思维观念之下,哪怕古代女子是大部分都在被礼法困死在了后宅,也不代表所有人都认为女子不可以掌握政权、兵权。
不然,不会有能执政的太后,花木兰的事迹也不会被广泛流传。
只不过,这种对女子的‘宽容’,全部建立在对礼法、宗族、父权的维系上,以隋末的诸位雄主,将领看来,平阳昭公主的行为就是为父举兵,这极其符合如今的价值观,而在这个价值观内,她的兵就是父亲的兵,父亲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分兵什么的实属正常,但——
她不止是女人,她还是一个将领,不提才华,就占领的关中,带十万兵献父的功绩,为什么史书上一句不提,还这么轻易的就被夺去了?
这可是亲父女,刚登基你就削她兵权!
亲父女都如此,那我们这些跟着你打天下的人,兵权还能保住吗?打天下的功劳、赏赐,又真的能兑换吗?
想的快的,心里顿时有些发寒,只是他们不敢立刻下结论,想的慢的,还没有从父女君臣的逻辑中绕出来,但心中也莫名生出一股兔死狐悲之感。
天音,继续讲道。
【那,她得到了什么?】
这一刻,隋末众多将领,尤其是以李家为首的将领,全部焦急的仰着头,等待着天幕诉说。
【《旧唐书》有云: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
其次,是公元23年,她去世时,李渊给她了谥号,为昭,并以军礼下葬。
旧唐书云: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
话音刚落,三个时空的人都怔住了。
就这?
封地在哪里?食邑数量是多少?赏赐的金银珠宝等浮财你说一下啊!
秦朝
“尔等不配称父!”
说出这句话的嬴政恨的牙痒痒。
女儿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李渊吝啬到只是和其她公主赏赐不同,其她什么都没做的普通公主能有什么?不就是在惯例封赏的情况下,多加点金银珠宝而已,这对比她立下的功劳——
九牛一毛而已!
汉朝
刘彻对于李渊削女儿兵权这点不是很在意,不过,钱财荣誉没给够这点就不太对劲了,尤其是这个时间上,很微妙。
“登基为帝,就是打完天下了?”
有过高祖经历参考的刘彻显然经验更为丰富些,而且,他还在评论区看到过唐朝建国时间,现在一算,中间也就隔了一年,问出这个问题,不用别人回答,刘彻自己直接给出了答案:
“李渊这什么开国皇帝?天下还没坐稳呢就削女儿兵权,难道手下将领无数,多到她削这么一个无所谓?”
卧槽这样想起来更嫉妒了好吗!
但紧接着,刘彻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脸色一变:
“不对,她怎么23年就薨了?”
隋末
在关中各地的马三宝、何潘仁、丘师利、李仲文等人心中乌云密布。
六年。
他们的主帅未来只活六年就死了!
是,他们这些将领都没觉着自己能在李三娘麾下呆多久,主帅是很厉害,可她终究是个女人,是要生儿育女的,等天下定后,基本上不可能再上战场,所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他们转入李渊麾下再正常不过,但——
李三娘终究是他们承认的主帅。
所以,为何为李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主帅,在史书上毫无记载不说,连赏赐也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