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卫青便拿着舆图走出了院门,他骑上骏马,一刻不停的往未央宫赶去。
第9章 请愿与恐慌
太学
推崇君子气度,讲究泰山崩而面不改色的董仲舒,直接站了起来,急步走出廊下。
腰间的佩玉因动作发出杂乱的撞击声,董仲舒却仿佛听不到,只是骇然的看着天幕。
“五胡乱华?只剩下八百万汉人?这,这岂非亡国灭种乎?!”
不远处的太学学子,同样被这个消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原本吵闹的太学,现如今安静的掉根针都能听见。
有个学子颤抖着,问道:
“这天音,说的可是我汉家天下?”
几个争执天音为后世之人还是天的学子,此刻却一致起来,极为艰难的回道:
“应是。”
有学子忆起旧事,情绪越发激动:
“匈奴狼子野心,即便是大汉与之和亲示好,也曾多次撕毁盟约,之前,亦是率十四万骑兵进攻大汉,甚至攻入甘泉!诸位,甘泉距离长安,只有八十余里啊!”
有人沉声附和,补充起来细节:
“我记得,北地郡的回中宫也被匈奴烧毁了!”
“何止,匈奴军臣单于继位后,也曾进攻我大汉,六万骑兵,兵分两路,一路进攻上郡,一路进攻云中,大汉——唉。”
有个学子双眼通红,眼中含泪,大声对众学子喊道:
“我竟不知大汉受此侮辱!不知有这么多次存亡之危!”
“若再和亲求稳下去,岂非真应了天音所言?!”
这学子情绪越发激动,他撕下长袍,用佩剑割开手掌,直接写起来请战书。
“我愿去宫门前向陛下血谏,请陛下出兵匈奴,扬我大汉之威,末要应了这天音谶言!”
他这样一做,其他学子也反应过来,纷纷应和:
“算我一个!”
“我也来!”
“陈兄,此事怎么能只有你一个人来!”
“就是!加上我!”
平阳候府。
汉武帝年间,平阳侯曹时算是功勋权贵后代中,较为顶尖的那一波人了。
他祖上有名,先祖曹参为开国功臣,是萧何后的第二位丞相,还有侯爵传位,侯爵传到他时已经是第四代,如今又娶了陛下的胞姐,这样的权贵,是真能在躺在功劳簿上,混吃混喝一辈子。
不过汉时的诸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混。
高祖分封百余位侯爵,被吕后和文、景两帝一通乱削,现如今,真正底蕴深厚的侯爵已经少之又少。
皇帝,不会喜欢他们这种人的。
这是曹时悟出来的道理。
他们有父辈打下来的基业,有侯爵传承,能够从容的和皇帝谈条件,甚至是拒绝皇帝的要求!
皇帝想要拉拢他们,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那些从底层提拔上来的官吏就不一样了,给点侯爵看不上的残羹剩饭,他们就会为皇帝赴汤蹈火。
平心而论,让曹时选,他也更喜欢后者。
只是不过他的身份摆在那里。
大汉这碗锅,能舀出来的粥是有量的,陛下想给他的手下分,他们这些侯爵的粥,肯定会少。
甚至,粥不仅会少,还会连粥碗都砸了。
曹时不想自己的粥变少,更不想自己粥碗被砸。
和其他侯爵同进退对抗陛下,那是找死。
可帮着陛下对抗侯爵,自己的粥碗,在别的侯爵消失之后,就不知道还能留多久了。
曹时只能小心翼翼的平衡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保持自家的富贵。
出兵匈奴这种事情,因为自家不擅长征战,没有领过兵,和自己的利益没关系,曹时就一直处于看热闹和有点反对的状态。
没别的,就是打匈奴的耗费太大,匈奴十几万骑兵,想打得举全国之力,赢了还好说,可输了呢?
输了,说不定要有亡国之危!
更糟的是,过往对抗匈奴,一直都是没赢过,谁敢在这样的逆势下,去支持陛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