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开心的和楚相在御书房内商谈着未来的宏图霸业,而与此同时的蜀国国内却也是廷议不断。
自从张国南边楚国大军、大将军之军和百刀门三方汇聚一堂,再有北边天眼门与辛胜两家结盟共同东进后,蜀国本可乘机分一羹,夺取一部分利益。
可不知为何蜀王起初还是雄心壮志,并派兵从蜀国西北边,也就是张国西南边进入,当蜀国大军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张国境内时,蜀国文武百官还以为蜀国大军会大举进攻,夺取城池时,蜀王突然又下令进入张国境内的蜀军全不撤回国内。
蜀王的旨意,立即遭到了蜀国上下全体官员的反对。
理由是当今形势,对张国最为不利,若不乘此良机占有先机,那待楚军、张国大将军、天眼门和百刀门势成后,那一切就来不及了。
再者蜀国上下为了支持此番北进,已耗费不少钱粮,若半途而废,损失事小,严重的则是会寒了将士建功立业的心,同时也辜负了蜀国百姓的一番鲜血。
蜀国官员的反对之声尽管非常强烈,然不管他们怎么反对和劝说,蜀王都坚持己见,完全不理会满朝文武的反对之声。
蜀王的强势和坚持令蜀国的官员们都猜不透蜀王到底想干什么!
明明是开疆扩土的大好时机,蜀王却反其道而行之!
蜀王的做法和他以前的那种作风完全不同。
可蜀王毕竟是蜀国之主,作为臣子就算再怎么不满,主子不同意,臣子也只有憋着,直到主子同意!
由于蜀王的坚持,张国大将军才敢放胆东进,攻向京都城。才敢和楚军联合兵分两路。
起初张国境内的战事顺利,利好消息不断传入蜀国境内,蜀国的官员们得知后再次觐见蜀王,要求乘此机会出兵北上,可依然还是被蜀王决然的否决!
蜀国的官员们都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楚军在张国境内大杀四方,获取无数的好处,而感到唏嘘和叹息!
可他们的唏嘘和叹息声没有持续多久,张国境内的战事突然又起变化。
由于南宫世家和韩冲的加入,让张国境内的战事陷入了僵持之中。
直到此时,蜀国的文武百官才发现他们的大王原来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为此蜀国的官员们都对蜀王更加的敬仰,蜀王的威望在蜀国上下再次攀升,达到了蜀王登基以来的顶峰!
虽说蜀国境内如今也是各方势力暗涌潮流,但并不妨碍蜀王的威望在蜀国上升。
蜀王虽不令许多人喜欢,但在对外来说,蜀王毕竟还是蜀国的国主,是蜀国的形象化身!
随着蜀王威望的攀升,再加上张国境内战事的僵持,蜀国上下再次进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
他们都在讨论着张国境内的战事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
到底是楚军、大将军、百刀门和天眼门四方盟军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是张王和南宫世家会取得胜利!
蜀国官员们原以为他们的讨论会持续一段时间。
可他们都没想到蜀王竟然再次宣布了一道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旨意。
楚王在朝堂之上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宣布即日起派大军北上张国,与楚军、大将军、天眼门、百刀门四方会盟,一起攻打张王。
蜀王的旨意当然立即引来了满朝文武的反对!
先前战局形势大好时,蜀王虽说有所预见,并没有下令进攻,情有可原!
可是如今张国境内战局都进入了僵持之时,未来到底会怎么走,谁也说不准,按理说这个时候最不时候北上。
然蜀王却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北上!
蜀国文武百官岂会顺应?
于是乎朝中百官再次起了反对之声,都劝说蜀王不要一意孤行,葬送了蜀国的百年基业!
有的说蜀国境内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若是大军突然北上,会让他们有机可乘。
还有的说楚军是养不熟的狼,虽说目前楚军暂时停止了攻打蜀国,但他们还占着蜀国几座城池没归还呢,蜀王不仅没有收复,现在还要和楚军结盟攻打张国,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总之蜀王的旨意一出,朝中文武百官一改先前同意北伐的意思,全都好似早已商量好一样,一致反对蜀王北上的决定。
可惜的是蜀王依然像上次一样,非常强势,而且还扬言谁要是再反对,就不用再干,直接回乡种田养老去。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噤声,整个朝堂之上都寂静无声,谁也不敢再主动出声反对蜀王北上的决定。
蜀王冷眼扫视了眼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心知他的威慑已起到了效果。
于是一个在文武百官看来非常冒失的决定,就这样在蜀王的威慑下再次强行通过。
蜀王在朝堂之上的话,在散朝后飞速的传到了蜀国境内各处,尤其是姜家、唐门和巴府三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