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结构性的大变化。
秦汉两朝,积400多年的社会剧变和制度创设,至此才画上句号。
上述背景,对了解孔子的历史地位很重要。
孔子的遗产,主要是三条:
(1)它保留了孔子时代的古典教育,以人文学术为主的教育。后世读书人,读什么,怎么读,都和这种教育有关。
(2)孔子强调”学而优则仕”,读书一定要做官。它把读书人和中国的选官制度紧紧拴在一起。中国的文吏,都是阳儒阴法,产供销一条龙。科场不利,入幕坐馆、行医卖卜,都不是正途。
(3)孔子提倡忠孝,对中国的道德有影响,特别是孝悌,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以德治国是中国的意识形态。
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人文学术和家庭伦理——不是哲学,不是宗教。
这三大遗产,决定了中国的文化结构:
(1)重文轻武、重文轻理。这从图书分类可以看得很清楚。《汉书·艺文志》把图书分为六类,六艺、诸子、诗赋为人文类,兵书、数术、方技为技术类,还是各占一半;《隋书·经籍志》把图书分为四类,兵书、数术、方技沦为子部的附庸,连四分之一的地位都没有。所谓学术,是人文学术一统天下。
(2)重当官,轻产业。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或所谓儒林,汉学家把它翻成official-scholar,他们是已经当官的学者,或准备当官的学者,机会不同,目标一致。读书人,拙于谋生,急于用事,除了当官,什么都不屑为。秦始皇还重视农战,虽有焚坑,医卜农桑之书不禁,但汉唐以下,宋明以来,士农工商,只有士(不是武士,而是文士)才是正经出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实用之学,一直走下坡路,始终处于颓势。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