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圣”?什么叫”仁”?简单说,”圣”是聪明人(”圣”的本义,就是聪明),不是一般聪明,而是天生聪明,绝顶聪明(这是血统论的概念,贵族社会的概念),属于”智”的概念。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6.30),不但自己修养好,还能推己及人,拿人当人,施其仁爱之心于自己身边的人,上流社会的人。
(二)”圣”和”仁”,区别是什么?主要是”圣”比”仁”要高一个层次。”仁”还属于道德范畴,积德行善,施惠于人,只限于上流社会的人。”圣”不一样,它是由绝顶聪明的人,听天下之政,属于政治范围。圣人推己及人,绝不是亲戚朋友,身边的人,而是普天下的百姓。孔子说,安民济众,已经超出”仁”的范围,属于”圣”,这样的事,谈何容易,就连尧、舜都头疼(《雍也》6.30)、《宪问》14.42)。尧、舜是圣人,有权有位,尚且头疼,没有权位的仁人是玩不转的。
(三)孔子说,君子是”修己以敬”,仁人是”修己安人”,圣人是”修己安民”,分三个层次(《宪问》14.42):第一个层次是把自己培养成道德合格的君子;第二个层次是推其仁爱于他人,安定他人;第三个层次是推其仁爱之心于民众,安定民众。可见圣人最高,仁人其次,君子又其次。
(四)孔子心目中的圣人和仁人,都是见不着的人。他说,圣人,我是见不着的,我能见着点儿君子就不错了;善人(可能和仁人差不多),我也见不着,我能见着点儿有恒心的人就不错了。在他眼里,圣人比君子高,仁人比有恒心的人高(上7.26)。前者如尧、舜,后者如微子、箕子、比干、伯夷、叔齐,全是死人。活人,他自己,他自己的学生,只能做君子和有恒心的人。比如这里的”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其实就是有恒心的人。
(五)孔子拒绝承认自己是圣人,道理很简单。第一,他出身卑贱,好学深思,很多本事都是从民间学来的,完全是靠后天学习得到的,他并不认为自己聪明,更不认为自己是天生聪明,绝顶聪明。第二,他虽当过官,但时间很短,没有任何权力,不可能安民济众。孔子说,”圣”、”仁”二字,他当不起,这不是故作谦虚。当时人的想法,只有尧、舜这样的明君圣主,才配叫圣人。孔子不是贵族,没有权势,根本不可能叫圣人。他不会糊涂到自比尧、舜,这么叫,等于骂他,让他丢人现眼。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