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方面,55000吨级的日耳曼尼亚级较45000吨级的北卡罗来纳强了不止一星半点。考虑到这一时期美德两国最好的装甲钢材处于同一水平,装甲厚度和防护设计是决定防护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日耳曼尼亚级的整体防护采用跟德意志级一样的“保险箱”构造,将主弹药库、锅炉舱、轮机舱等重要部位置于复合式水平装甲和倾斜式舷侧装甲的完整保护之下,舷侧装甲带抵御攻击的标准从16英寸舰炮提升至18英寸,水下防护系统为五层隔舱、三层舰底,水平防护以抵御1500公斤穿甲炸弹的高空俯冲轰炸和18英寸舰炮的大角度轰击为设计标准,抗沉性能在德意志级战列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双联装主炮配置虽牺牲了火力密度和单位输出,却有利于提升主炮塔的防护能力和生存性能。至于早前饱受诟病的座圈防护问题,经历大战的洗礼,在巴伐利亚级和德意志级身上已得到妥善的解决,到了日耳曼尼亚级更是趋近完美。
相较于德意志级战列舰,日耳曼尼亚级唯一下降的性能便是战术机动性。为了达到强大的防护标准,并保证18英寸主炮的射击稳定性,在不削减续航力和适航性、不增舰体大长宽比的前提下,德国设计师只好从战舰的动力方面“开刀”日耳曼尼亚级采用跟德意志级相同的动力构造,最大功率输出为16万马力,但因为吨位的大幅提升,战舰的设计航速降至27节。尽管“日耳曼尼亚”号在海试中曾以主机过载状态跑出过27。8节的航速,但实战载荷下肯定发挥不出这样的水平。
“日耳曼尼亚”号服役不满3个月,“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号的服役典礼还是上个月的事情,两艘新战列舰这时远离德国海域并非训练而是参战,它们被暂时编入了同盟国第10特混舰队,该舰队计划在爱尔兰完成计划,然后开赴亚速尔群岛进行临战准备,届时所有舰艇都将归入贝恩克麾下,投入对百慕大岛的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
坐镇“日耳曼尼亚”号指挥第10特混舰队之人与夏树同出德国皇室家族,而且是当前德国海军最炙手可热的将领,但他的声望却不是胜利所造就,而是得益于战场上的勇猛表现和官方舆论的积极造势,在贝恩克两次攻伐百慕大无果的情况下,让他取而代之的声音已是不绝于耳这个幸运的家伙便是奥尔登堡大公国的奥古斯特-冯-奥尔登堡殿下。
在夏树的五星将谱当中,两星尚且勉强的奥尔登堡王子跟四星有余的贝恩克还是差了许多,而当德国皇储和海军首脑征询自己意见时,夏树每每以保护奥尔登堡大公国继承人的口吻委婉提出异议,并一再表示贝恩克是当前最具资历的海军指挥官,他的稳定或是引领同盟国海军走向彼岸的关键因素。这些言论观点不免传入奥尔登堡大公国的贵族们耳中,有人觉得在理也有人感到不满,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年逾八旬的奥尔登堡大公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身体每况愈下,身为大公国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奥古斯特确实不宜在战场上以身犯险。其实早在战争爆发前,莱因哈特-舍尔就有意调他去文职岗位,但拗不过他领军征战的强烈意愿,只好允许他继续指挥战巡编队,结果第一次弗洛里斯海战就险些丧命,把德国海军部和海军参谋部的将领们惊出了一身冷汗,此后便想尽办法不让他再在战场一线冒险,而在夏树担任同盟国舰队指挥官期间,给他安排的就只是护航警戒或登岛支援这些相对安全的角色,冒险深入敌后的任务更多交由威廉-马沙尔和冈瑟-吕特晏斯这些没有特殊出身的将领完成。
当奥古斯特-冯-奥尔登堡率两艘日耳曼尼亚级抵达之时,四艘建造于爱尔兰船厂的同盟者级航空母舰已在此候命,它们均为战前开工,两艘系德国海军订造,一艘为爱尔兰海军订购,还有一艘原本是为奥斯曼帝国海军建造,后经德国和土耳其政府商定,以有偿租借的形式转交德国海军,待战后归还土耳其,一旦在战争中损失,则由德国海军在战后以同型或级别更高的舰艇补偿。
在大西洋战场上,亚速尔战役俨然成了舰队炮战的终极绝唱,海军航空兵以无可争议的表现奠定了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现如今美英舰队在大西洋坐拥7艘战列舰和3艘战列巡洋舰,多于同盟国海军的5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却因航母数量和舰载机飞行员质量的双重劣势落于下风包括标准货轮改装的辅助航母在内,投入作战的同盟国航母达到41艘,全方位覆盖了战场前沿、岛屿基地以及后方补给线,只等第10特混舰队的增援部队到位,越挫越勇的贝恩克就将对百慕大岛发起第三次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