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电影的现实状况到底如何,闻隽提到了一件事。更多小说 ltxs520.com .
大概半年前,圣诞节前一天的晚上,在尖沙咀的一间酒吧里,大家给一位老导演过生日,老导演收了七个徒弟。
香江电影人科班出身的不多,存在着师徒传承,主要是在剧组里磨练。
酒过半巡,七个徒弟中的五位端着酒杯,跪在老导演面前,声音哽咽的说道:师傅,我们对不起您,这一行实在没办法混下去了,我们要找别的生路。
在场的人默不作声。
他们明白,这个行业养不起这么多人了,拿不到投资,没办法开工拍片,没有薪水,一家老小吃什么,转行也是迫不得已。
在香江,只有那些大明星和大导演才有戏拍,中下层的从业者苦不堪言。
香江电影只剩下一层华丽的外衣,里面早已破败褴褛。
“有人说是回归造成的,其实港片早就在走下坡路了,和回归没有关系。”闻隽淡淡的说道,“投资商对港片失去信心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在八八年张撤导演说过港片的缺陷,可惜当时大家都顾着赚钱,没有人听。”
香江大导演张撤在八八年唱衰港片,认为香江电影题材狭窄,过于依赖明星,不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
果不其然,从九零年开始港片就走了下坡路。
到了九四年回光返照了一下,之后再也没有起色,九七年的金融危机彻底打击了投资人对香江电影的信心。
香江电影在起飞后迅速的进入了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却没有建立过有效和良性的循环机制,导致跟风和粗制滥造。
一种题材火了,能拍上几十部,甚至上百部同类型的片子。
直到把这个题材拍烂为止。
在香江电影的黄金时代,有“七日鲜”的说法: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制作完成、上档,只需要七天时间。
闻隽正是其中有名的快枪手。
“当时大家都想着赚快钱,哪管以后会怎么样,好多人拿到一笔投资,就成立一家公司,拍电影,花完钱,就倒闭,税都不交,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家电影公司。”闻隽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