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三、乖乖女与暗恋对象的哥哥31完修<h2>
直到有一天,他在和自己辩证课程的同桌闲聊之余,听说对方交了一个笔友。
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笔友似乎已经是个遥远而且相对古老的名词。
陈安在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对方,对方却只是笑着说。“我很喜欢用文字和人沟通,比起语言,文字可以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和反应的时间。”
陈安在自此茅塞顿开。
他开始给姜瑜写信。
他知道姜瑜不会看。
而他赌的是,姜瑜虽然不会看那些信,但她也不会将那些信给丢了。
这是一个看似机率很低,但近乎无风险的赌注,所以陈安在并未犹豫,当机立断的执行了。
每个月一封,洋洋洒洒两三页。
乍看是一封充满爱意、仰慕和疯狂的自我剖析与告白书,但只要稍微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中的细节充满耐人寻味的意涵,内敛的表达了另一方隐晦的渴望与深深的盼望,却又为着种种障碍而不得不苦苦压抑的悲哀。
如此矛盾又激烈的情感冲突。
陈安在第一次发现自己有当编剧的天赋。
当然了,这种种障碍里最大也最无解的部分,明里暗里就是指向陈安琛。
陈安在将姜瑜塑造成了个心里明明有陈安在这个人,却为了陈安琛,只能选择将这份感情埋葬在心底深处的角色。
而且其中的言词,若有似无的道出,姜瑜在与陈安琛交往的期间发现,自己对陈安琛的爱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对他陪伴自己,带领自己走出低谷的感激,来的更为精确而恰当。
陈安在在从父母那里得知,陈安琛计划和姜瑜订婚后,知道时机成熟,便在两人一次见面后,告诉陈安琛这些信的存在。
陈安琛起初是不信的。
姜瑜对陈安在的负面情绪与印象,陪她走过那段黑暗时期的陈安琛自是再了解不过。
不过在真的找着了陈安在口中的那些信后,摆在眼前的事实却由不得他不信。
姜瑜怕是根本没想到,自己一念之差下所留下来的信,到最后全成了她心底有陈安在的“证据”。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可陈安琛这个当局者,却没人来点醒。
订婚前两个月,陈安琛发现了那些信。
订婚前一个月,姜瑜收到陈安在寄来的最后一封来信。
也是在那一天,陈安琛和提早回国却没告知其他人的陈安在见了面,两人聊了许多,许久,关于儿时,关于彼此,更多的是关于姜瑜。
最后如陈安在所预料的,陈安琛彻底妥协了。
妥协的结果,就是共享。
可共享两个字放在爱情身上,看在姜瑜眼里,却是何其的可悲又可笑。
简直就像践踏一样。
当天晚上,姜瑜便将所有自己的东西全收拾好,在陈安在复杂又迷茫的眼下,离开了她和陈安琛住了五年多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