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地理位置处于珠江口,舰队以此为基地可以屏蔽珠江,阻止敌对势力对珠江沿岸的袭扰。目前官兵被元老们打得大败,沿岸的村寨自卫体系又被摧毁,海盗乘虚而入的话,珠江沿岸的经济民生将受到严重破坏。
作为对广东的威慑:广州有任何的异动,由香港派出的干涉舰队可以在一昼夜就兵临广州城下,较之于过去接到消息再从临高出发的漫长时间来说,反应速度大大提高。
香港正处于厦门到海南航线的中间位置,郑家舰队要进攻穿越众的话很难避过驻香港舰队的耳目,穿越众可以得到提前预警。而穿越众要进攻郑家的话,香港则是个很好的前进基地,大量的补给品可以就地筹措而不必从海南起运,补给线短了一半。
这个基调定下之后,香港岛的发展规划也就被缩减了。工业方面,经过殖民贸易部的努力争取,最后总算保留了一个船厂的项目。就近使用木材和人力批量建造运输船只对企划院来素后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的,另外造船厂本身还可以为过往船只提供修船的服务。
轻工业部原本打算在香港搞一个食品加工厂,现在因为缺水也只能暂时取消了,具体要看勘探队对香港淡水资源的调查结果。农委会的屯垦计划保留。屯垦本身是政治账大于经济账的,屯垦居民点本身也担负着驻守的任务。
企划院根据香港的地形地貌,再参照临高目前的经济规模和能力,决定香港的开发区域将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海湾的南北。也就是本港北面的小冲击平原和九龙塘一带的平缓坡地。
现在已经屯驻在港岛的海军巡逻舰队正式改编为海军香港分舰队,在香港设立海军香港根据地队。驻在维多利亚港南岸的西环。陆地防御方面,除了珠江口分遣队已经在鲤鱼门、急水门、番鬼塘等地设立的哨所之外,在北角和西环的龙虎山建立永备要塞,形成最初东西两个支撑点,两个支撑点之间用简易公路连起来,供部队沿路进行机动。沿着公路再修筑若干哨所,使得这条公路成为保卫维多利亚海湾沿岸开发区的防线。
在中环原来的852基地扩建为大型贸易基地,设立海关、仓库、民用客货码头、渔业码头、市场、造船厂和水产品加工厂。
在西环的龙虎山军事基地设立驻港陆海军司令部,电台、军事仓库和海军码头。
港岛的粮食、蔬菜和禽蛋供应主要由在九龙塘进行屯垦提供。屯垦联队将分布在港岛、九龙和离岛地区的:九龙塘、将军澳、葵涌、沙田、大浦、东涌等地,修建集中居住的设防城寨,主要从事渔业生产、蔬菜种植和养殖业。每个城寨作为一个农垦大队部,大队下面分若干中队或者小队。每个中队建一个依托炮楼的村寨。屯垦队采用全民皆兵体制,设有基干民兵。不仅有从外地移来的移民,本地的各个村落也将全部“屯垦化”。较小的村落将按照“集村”的原则予以撤销合并。
在大屿山岛的东涌地区,将设立一个大型净化营。从两广、福建运来的移民将首先在这里进行净化。然后再分流到各地。台湾开发计划很快就要提上议事日程。在大屿山岛设置净化营将缩短移民的海上航渡航渡时间。
驻军总兵力为陆军1个由3个步兵连和1个炮兵连组成的营级守备队。1个海军根据地队、1支海军分舰队。海军根据地队编入1个海兵连作为快速反应使用。
“这些兵力在初期足够了。”解释驻军计划的东门吹雨说道,“屯垦点还有民兵可以动员,即使不能充当战斗兵员,充当杂兵和后勤还是够用了。”
司凯德提议:在目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除了武装农场工人以外还可以招募一批黎苗雇佣兵,招募5~6个连就分驻在九龙和香港岛的各个山口作为山地警戒部队,堵住明军或者大股海匪入侵的通道。至于武装可以简化:弓弩、砍刀再配发几个手榴弹就可以了。
“五六百黎人苗人,还单独建制。我觉得不妥当。”吴南海当即表示反对,“就算要招募他们,也应该在陆军中分散服役。”
“这个问题再议。”东门吹雨说,“黎苗人口的利用恐怕没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