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焉敢?”
“好,这话可是你说的,你可别忘了!”
“是,臣不敢!”
“我问你”
说到这儿,慈安滞住了,话头就在她的嘴边打转,转了一圈,又转一圈,再转一圈,憋得脸都红了,终于,极艰涩地说了出来:
“‘她’……去天津,到底……是去做什么了?”
声音不大,还发着抖,然而,关卓凡听在耳中,却如打了一个焦雷。
到底该怎么“处置”关卓凡,慈安这几天辗转纠结,几乎就没有睡着过觉,最后,她还是决定,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法子:开诚布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要“他”和“她”斩断“孽缘”,各安其位。
慈安再忠厚,也晓得,这是个最笨的法子,可是,她找不到更好的法子。
她的目的,不是打击“他”和“她”,她的目的,是叫“他”和“她”莫再沉溺下去,是拔“他”和“她”出“泥涂”,拿她从白氏那儿听来的洋和尚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挽救迷途的羔羊”。
办这种事儿,正常的路数,应该是像逼关卓凡放手吕氏那一次,“小惩大戒”,叫他主动认清自己的过失,然后知难而退。可是,这么干,对于慈安来说,太难了!倒不是说她狠不下心、下不了手当然,多少也有这个因素而是这么做,其中节奏、分寸、出入,太难掌握了!这个本事,“西边儿”有,她可没有,一不小心,弄巧成拙,弄假成真,甚至……翻脸成仇,可怎么好?
再者说了,“她”又岂是吕氏可比 ?吕氏只是生得美貌,究其身份,不过胜保的一个小妾,叫“他”放手吕氏,大约不难;“她”呢,可是圣母皇太后!叫“他”放手“她”……再说,这个事儿,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得了主啊,得“他”先愿意了,再想法子,去对付“她”……
还有,回过头来看吕氏之事,慈安已是心里雪亮:吕氏不过是“他”收的一个外房,连妾都算不上,“她”却那么上心,根本是……“假公济私”嘛!说什么“怕他教坏了皇帝”,其实,必是“她”那个时候,已经对“他”有了意思,心里边儿,妒忌难耐罢了!
慈安十分后悔,当初信了慈禧的话,大大折腾了关卓凡一轮,不然的话,也未必会有今天的事情!当时,“他”尚未成亲,两个姨太太又都在上海,他一个人呆在北京,血气方刚的,收个外房,替他暖暖床,不是天经地义?若吕氏未去,他也未必会在“她”去天津阅兵的时候,烈火干柴,被她……趁虚而入吧!
慈安以为,关卓凡和慈禧,是去天津阅兵的时候,“勾搭”上的,因为,只有那一段时间,他们两人,才有长时间独处的机会。
另外,她隐隐觉得,这个事儿,是“她”主动“勾搭”于“他”的。
这就没有什么证据可言了,只能说,相比于“他”主动“勾搭”于“她”,慈安更愿意相信,是“她”主动“勾搭”了“他”。
因为有了对慈禧处置吕氏之事的反感,这一次,慈安本能地不愿意采取相同的手段来“处置”关卓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慈安对于关卓凡,有着莫名的信心,包括相信“他”的忠诚,也包括,相信“他”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心。
拐弯抹角,既说不明白话儿、办不下来事儿,还可能引发更多的、不可测的误解。
于是,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开诚布公”,打开天窗说亮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