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一个来源,是左宗棠西征的军费。
西北军兴,不同内地,饷事不可不继。
内地用兵,一旦缺饷,总有时间、渠道,周转腾挪。又或者银子虽然暂时到不了手,粮食能够筹到一些,士兵的肚子不至挨饿。只要断饷的日子不长,不致于造成什么太大的麻烦。
用兵陕甘,一旦断饷,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就算内地筹足了欠饷,递解过去,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若就近筹饷,除了一个贫瘠的山西,根本无所依恃。冰天雪地之中,将士们饥肠辘辘,如何挨得?万一因此而生溃变,怎么了得?
所以,不能像在内地那样,时间上以“月”为单位,由各省每月向西征大军解饷。不然一不小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可就耽误大事了。
所以,左宗棠西征,必须一次性带够一年、至少是半年的饷。
“开拔费”,粮饷,马匹,军火,屯田用的种子、农具,林林总总加在一起,第一年就要三百五十万两。
就算半年,也是一百七十五万两这笔钱,从哪里来?
西征大军的军饷,说到底还是各省各领一个数字,拼在一起,凑够一个大数。但你不能要求人家一次性拿出一年的数字来各省自己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户部也没有这笔钱。
谁有呢?关卓凡提醒左宗棠:洋人的银行里有。
这就有了借洋款、充军费之事。
前文说过,一开始,关卓凡并未主动请缨,替左宗棠办理这笔洋债。左宗棠有一个胡雪岩在那里,自然是先叫胡雪岩去办这个事情。
胡雪岩一番奔走,办出了这么一个结果:
汇丰银行答应借出巨款,但要中国的海关出票担保。就是说,到时候,由海关向汇丰还款,至于各省的协饷和海关怎么扯皮,不关汇丰的事。
这也罢了,关键是利息:月息一分三厘。
月息一分三厘,年息就得一分五厘六毫。
彼时银行放款,一年期的款子,一般的行情是月息八厘,年息不超过一分。
“暗盘”太狠了,戴的“帽子”太重了。
关卓凡勃然大怒,将胡雪岩狠狠训斥了一通,然后顺理成章,将这笔贷款,“截胡”到
了花旗银行没有人晓得,关贝子是这家美资银行的实际东主。
利息则下调到正常的月息八厘。
这样,既为国家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关卓凡自个儿也……嘿嘿。
胡雪岩也没有吃亏。
他勾连汇丰,开出如此凶狠的“暗盘”,是为了弥补他代理浙江藩库时,在盐务上弄出来的亏空。关卓凡关照花旗银行,给胡雪岩放了一笔款子,助他渡过了难关。
虽然在接洽贷款银行上碰得灰头土脸,但是花旗银行的贷款,关卓凡还是交由胡雪岩的“阜康”,向西征大军解寄。
胡雪岩的好日子开始了。
上文说过,左宗棠出关的时候,要带足半年军饷,有了这半年军饷打底,之后,就可以分期解寄,一、二月一解,或二、三月一解。可是,银行放款,却是一次性放半年的款,因此,会有相当一部分贷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呆在“阜康”的账上。
如此一来,胡雪岩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差,“以钱生钱”拿西征大军的军费,赚他自己的钱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