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他写的东西不说让杨锐高兴吧,至少不能不高兴吧。”
韩金杰醒悟过来,不屑的道:“勾结!”
一句话把老吴给气的:“怎么说话呢,这就叫勾结了?你小子,别让王博听到,要不然,总编非得臭骂你一顿不可。”
“我也没说错,咱们做记者的,执行的是社会监督的责任,就写让人高兴的东西,要记者做什么。”
“得,你监督去吧,看谁让你监督。”老吴懒得教训这小子了。
韩金杰缩缩脖子,他其实也不是这么楞,就是快活快活嘴而已。
骑着自行车出门的王博,也觉得自己的挺快活的。
杨锐不出意外的再次出现在了饭店里。
他每天接受采访的时间,就是三餐时间。
没错,早餐也接受采访,就是时间短了点,熟悉的记者都不爱约,都是新人才想办法混个脸熟。
想到新人和老人的别,王博很是自豪的抬了抬头,他如今已经混到晚餐派了,这是三餐里时间最长的,而且,晚餐通常也更好吃,不像是午餐派的,经常只能跟吃小吃。
不过,听说还有健身派,时间更长,对此,王博并不在意。健身多累啊,也不好写笔记,万一不小心练出一身的肌肉疙瘩,那多难看啊……
“杨委员。”在满福楼的二层,王博见到了杨锐,不等落座,就已经口水直流了,问:“今个儿吃铜锅涮肉?”
“一并白水羊头,你吃羊头吧?”杨锐和王博也有点熟悉了,笑眯眯的问了一句。
王博哈哈一笑,道:“您掏钱,我啥都吃。”
杨锐不缺钱,每次都是他请记者,此时笑道:“那就好,老北@京的白水羊头,我是吃了几次都不腻,就是单吃有点乏味了,咱们配着涮肉一起吃,我觉得挺合适的。”
“我也觉得合适。”王博爽的不要不要的,道:“您别说,我上次吃白水羊头,都好几年前的事了。羊头肉煮烂了再冰镇,切的薄薄的,香!铜锅涮肉是热的,羊头是凉的,配合!”
“羊头煮的时候也要用冰水,煮沸了换水,得换七道水才能出锅。”杨锐补充道:“非得这样子搞,它才没膻味,而且煮的烂。其实羊头本来就不膻,就是样子难看了点,咱们只吃肉,不看头。”
“对对对。杨委员是美食家。”
“不敢当,吃货而已。”
“吃货这个词好,这个词好。”王博赞了又赞。
最近这段时间,最热乎的新闻就是杨锐和三木公司的口水仗了,尤其是在北@京城里,大伙儿都喜欢看中国学者和外国公司的你来我往。
王博对于自己抓住这次的机会,还是非常重视的,也不在乎拍拍杨锐的小马屁。
要说中国人和外国公司的口水官司,国内其实是不老少的,但大部分,闹将上一两个星期,不是一方理亏而去,就是有和事老介入,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或者不得不接受的方案。
杨锐却不一样,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他是将这个口水官司打了两个月,都没有要停的意思,参与的媒体还越来越多。
要是换一个人,这会儿不知道要遇到什么人来掺合了,杨锐却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反而搞的声势更加浩大。
私底下,王博听说杨锐是拒绝了好几位重量级的和事老,这让他更加重视每一次的采访。
弄不好,也就采访不了几次了。
“对了,还有两位记者一起过来,咱们先点菜,再要个锅子,吃着白水羊头等。”杨锐挺客气的招呼王博坐下,又给他要了啤酒,自己要了一壶茶。
王博看看周围环境,乐呵呵的道:“还有要您等的记者?”
“青年报的记者。”
王博一惊:“中青报?”
杨锐微微点头。
王博的脑袋里顿时翻江倒海起来,这个级别,有点高啊。
大家一起聊天,有点不好抓重点啊,太高屋建瓴了,咱家报纸的读者不喜欢呀。
“两名记者,都是中青报的?”王博小心翼翼的再问一句,两人同来,规格不小啊。
杨锐却是微微摇头。
王博稍微安心了一点,如果只来一个人,或许还可以聊点不那么高高在上的话题。
他正想着,杨锐又开口道:“还有一位是《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二代华人,好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