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即又一名官员出班道:“吾也以为义学之事,可以为之,为生民计,为百姓计。”
众官员看去尽都是礼部官员出班支持。这怎么搞的,我大明的官员怎么突然这么有节操了?礼部怎么站到林延潮那一边了?
片刻后官员们都是恍然,林延潮所提,礼部直辖两京义学之事,意味着礼部有油水可捞了啊。
六部之中,公认是礼部最穷的。之前说要让地方开设义学,大家都抓着钱一点都不肯,眼下礼部直辖,礼部当然是一百个支持。大家一并看向林延潮纷纷心道,此子之前提出给礼部直辖,原来打得是这个主意。
这算计也实在太深了。
对于文教之事,其他各部官员本抱着无所谓态度,眼下心思也是活络起来。
一名工部官员道:“修建校舍之事,要由我工部督办才行啊。”
“修建校舍,每年拨给义学经费,应是归我们户部统支。”户部官员言道。
“蒙师聘用,给与杂职,山长任授,给予官品,这是我们吏部的事。”吏部官员道。
刑部点点头道:“那么京城里,但凡有不愿令子弟就学的家长,可由我刑部拿之!”
众官员一并斜眼,拿人也该是顺天府,轮不到你刑部,你这过界了。
众官员你一言我一语,唯独兵部的官员安静的站在一旁,只是来打酱油的。
潘晟恍然大悟,原来林延潮的底气是在这里。
现在廷议上林延潮羽翼已成,潘晟已没办法直接否掉。他身为礼部尚书,位极人臣,对于义学归于礼部之事,不太热衷。他意在‘扩招生员’,但他却不好将此事摆在台面上说,总不能公然在廷议上说,是张居正授意的吧。
潘晟暗呼失算,本以为这一次廷议掌控在自己手中,十拿九稳,没料到却是失算,万一林延潮所言通过,他如何向张居正交代。潘晟也是自己太大意,若是廷议前未雨绸缪,就不会出现这一幕。
甚至潘晟之前,不听人之言,给林延潮揭帖,算计于他,廷议之事还不是在他掌中。
潘晟向张四维问道:“凤磐,你看该怎么办?”
张四维沉吟道:“既兴办义学之事,要看钱看人。若钱人两便,又有何不可。”
潘晟点点头,经费之事若户部不松动,那么一切休提,这是他最后希望所在了。
潘晟向阶下的户部左侍郎刘思问道:“兴办义学之事,户部有款可拨吗?”
刘思问在户部,素有铁公鸡之称,其他衙门想从他手中抠下钱来,可谓千难万难。潘晟找他询问,也是希望刘思问能以户部没钱的名义,否定此事。
刘思问出班后为难地道:“不错,去年国库是盈余两百万两,可大家都盯着。我看看五部各寺,十三布政司,预支的银子额度,上元节后的大廷议上就已定下,这动不了。”
“运兵开拨银,河道衙门等着银子修堤筑坝,九边军饷欠了一年,再说璐王大婚在即,我们对太后也要有个交代……”
“但兴办义学之事,乃百年之计,是圣上盯紧的事。咱们户部左右倒腾,东挪西凑,也得想办法给办啊。正好下月市舶司有一笔银子到账,十三万八千两有整有零的,这笔钱本是拨给河南布政司修官衙,并补足去年朝廷拖欠的官俸,既是如此让河南的官员再苦一苦,先领了官俸,至于衙门又不知等猴年马月再修。但如此可拨出八万两来,起码给京里的义学,先搭个架子来。”
张四维笑着道:“刘侍郎,我怕到时候河南的官员找你打官司啊!”
刘思问呵呵地笑着道:“大不了到阁老家里躲一躲。”
众官员齐道:“用修官衙的钱来建校舍,这传出乃佳话,河南的官员不会不通情达理吧。”
张四维捏须点点头道:“既是户部肯拨款,那林中允此议可列入备条,大家持筹投壶后,我们就将廷议结果上禀天子吧!”
于是廷议开始最后一个议程,表决。
廷议是记名投票,与会三十七名廷臣每人拿至一签筹。签筹上书写的是自己名字官职。
台阶下摆着一朱壶,一黑壶。
潘晟对手持签筹的众官员道:“认为应扩招生员,将签筹投朱壶,应在京兴办义学,则投黑壶。”
众官员听后持签筹,往朱黑二壶中一一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