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也很清楚,在政治关系和背景上是无法和熊海洲相比的,不能因为他认识了某些人或者结识了某些人,他就天真的以为这些人会给他做背书,然后他就有了政治的底蕴。
底蕴这个东西天然就和时间、沉淀等慢悠悠的节奏联系到一起,对于他来说,这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儿,需要坚持地做下去,到10年甚至20年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效果。
同时,他已经深切的感受到,四合院不合适再住了。
李和回到家并不想马上吃午饭。他拿了一支笔、一个本子,写着各类关键人物的代号。他觉得是时候给自己建立一套公关关系处理系统了。
他把自己关在房里,王玉兰喊他几次去吃饭,他都没有应,写了四十多分钟,终于写好了。再仔细的检查一遍,把个别漏掉的补上,又斟酌的划掉了那些不能处的人物。最后算是总结了,统共三十二人,都是关键人物。
有些是他的同学和同事关系,这些都是他心里有数的,他都没有列入名单。比如王慧、胡援朝等人,不需要刻意去结交,因为关系本来就不差,只需要保持必要的联系。
要结交谁,要拜访谁,哪天拜访,谁来引荐,才是他这个本子的重点。
做完这些,他把本子往桌子上随意一扔,倒是不怕人家瞧见。因为上面的各种A、B、C、D的莫名其妙的代号,只有他自己看得懂。
什么代号代表什么人物,他早就背的滚瓜烂熟。
不过没几天,出乎他意料的,许多人物都没需要等到他去拜访,反而邀请他参加地大集团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仪式。像这类聚会,他也归类为公关性的拜访。
心里越来越有底了。
郭冬云经过一阶段的忙活,终于结合麦肯锡的报告,给了李和一份整合方案。152家控股企业,经过整合和重组拍卖,最终只剩下13家大厂,不过这仅仅是一份设想,真正的实施是需要一两年时间的。
这份方案,不止涉及到了地大集团,远大投资,宝马汽车、金鹿集团都包括在方案里面。比如远大投资更名为远大投资集团,好与远大集团区别开来。
13家与汽车零配件相关的企业设备员工并入宝马汽车集团。
其中最大的变动是通商银行从远大集团独立出来,成立新的通商金融集团,黄炳新出任集团出席。
沈道如看着郭冬云的眼神都是红的,这娘们简直是个祸害!潘有林从他手里独立出去,已经让他很难接受了,如果黄炳新再独立出去,等于砍掉了他半条手臂!
ps:对许多人说声抱歉,昨晚到住处已经是两点钟,准备喝点酒、抽根烟提神码字,结果坐椅子睡着了。跪求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