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的化学众们只能自己研究,幸好高中化学老师出身的宋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回忆了一下自己所学的关于阿司匹林的知识。只不过他当时教学生做实验时都是现成的水杨酸、乙酸酐等原材料,至于这些原材料怎么来的可就颇费周折了。因为现代药物生产包括原料基本都是人工合成的,但穿越众目前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从自然界中寻找替代物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而此时王辽这个半吊子医生提过的柳树皮就进入了大家的眼帘。
合成水杨酸的过程是在无数次的失败试验后才最终成功的。首先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缺少合格的玻璃试验器皿,后来河南玻璃厂的试验器皿质量合格后,大家才开始了正儿八经的研究,这就已经浪费了一两年的时间了。接下来从柳树皮中分离、辨识、提纯水杨苷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这之后还有如何使水杨苷水解、氧化成水杨酸的问题,这里面往往一个小细节就能卡住大家好几个月乃至一年的时间。
成功从柳树皮中提纯水杨苷继而制得水杨酸后,大家又开始了制备另一种重要原料乙酸酐的漫漫征程,而这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大家先从煤焦油中制得乙酸(即醋酸),然后使其高温分解脱水形成乙烯酮,至于这里面温度的掌控、必要的反应条件更是让大家欲仙欲死地耗费了无数时间,最后才得到了大家想要的东西。
制得乙烯酮后,然后便是其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反应形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这个过程说得轻松,但其中蕴含了相当多的难点和注意点,只要任何一个地方出差错都可能导致试验失败。大家的试验记录足足堆满了一整个箱子,可见其过程的困难。
阿司匹林最终于前年制成了第一批样品,历时六年多。第一批药品出来后,当时就曾经找了一些瓜拉尼人做人体试验,最终发现这种药物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之后大家又花费两年多时间不断改进药物制备过程,在其间也不断地找瓜拉尼人做人体试验,到了今年8月份,才最终使得这种药物达到了很高的疗效。
此时化学所和卫生部的人将邵元义等医生召集过来,就是为了让他们将这种实验室制备出来的药物带回去进行长期的临床试验,以最终确认其效果。如果反响很好的话,那么北方制药厂就可以开始关于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的技术攻关了——事实上他们早就开始这样做了。
邵元义最终在中午时分来到了化学所内,在与卫生部内的几名相熟的官员寒暄一番后,邵元义被领到了实验室内。一名年轻的高材生(高中生)交给了他一批装在木盒内的药物,并为他详细讲解了这种药物的特性和用途,然后让他带回去进行临床试验并详细记录过程。
而邵元义对此自然点头称是。事实上他本人对这种药物也是极为感兴趣的,竟然疗效这么显著,还能治疗这么多的病痛,他还真想立刻赶回去找一些病人来试试呢。要是真有效的话,这可是了不得的功德啊,也是个吸金利器,敞开来卖的话,说不定比纺织品还挣钱。
当然了,敞开来卖说不定又是一桩祸事,这都是很难说的事情。树大招风啊,东岸人已经这么显眼了,已经有这么多赚钱的路子了,若是还能靠卖药疯狂搂钱,那不是逼欧洲人集体来抢你嘛。
在和卫生部的官员们告别后,邵元义又匆匆返回了码头,准备乘船返回牧草岭乡。如今正值战争岁月,家里还有很多事要忙呢,可不能在外面耽搁太久。
PS:感谢书友蛋疼的茸茸提供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