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小爷我起大早,藏友会上去寻宝;东走走来西瞧瞧,摊上老货真不少;场中机会时时在,眼尖手快很重要;你来我往心算计,皆大欢喜终成交;天道酬勤终得宝,捡了小漏乐逍遥!
回到家里将哥釉水盂照片上传到收藏论坛上请藏友们赏评赐教,藏友们纷纷回帖称赞东西开门,器型少见,到清中期了。
当他们得知我花了二百元就拿下后都说是漏,有位心急藏友直接发短信求购叫我2000元让给他,我婉拒了。
不仅仅因为我喜欢它是一位‘小帅哥’,主要是因为这个哥釉水盂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是我收藏人生中的第一个漏,它见证了我眼力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它让我明白了收藏无捷径可走,要靠平时一点点的知识累积,也让我深深体会到‘知识就是财富’,每当我瞧见它,我都会想起这个属于我的捡漏故事!”
劈头盖脸受了这么一句,老钟心想,我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嘛,好好好,不让我吱声我不说话不就行了嘛。
老钟净眼瞧着二人在店里看看这研究那的,最后还是买走了刚进门就拿上手的那件新罐子,老钟心想不让我说话那我就别告诉人家那是新罐子了,反正人家懂着呢,没准还以为捡了个大漏回家偷着乐呢。
近期走红网络的故宫文物修复师曾在纪录片中说,故宫的文物多,很多文物自己一生只会修上一次,而还有很多自己根本没有机会修到。
人的寿命有限,古玩却可以留存传世,说到底古玩之所以吸引人,最重要的还是情,一件东西背后总有无数的故事串联起古与今的人情世故。
这一点,身在古玩行里的老钟体会得更多。
老钟的古玩店在潘家园开了十几年,卖出去的东西无数,打过交道的客人也无法计数,但隔着几年抑或十几年,总能有点小惊喜,可能这也是老钟一直不愿离开古玩行的原因。
曾经有一位30多岁的中年女士找到老钟的店铺,说她的母亲十几年前曾经在这里买过东西,这次来也是受老母亲之托特意回来看看潘家园,看看老钟的古玩店。
中年女士没有想到老钟的店居然还在,老钟没有想到时隔多年居然还有买家惦记着自己的老铺,虽然关于买过东西的老母亲的事老钟已然无法从记忆中搜寻,但这份情谊就足以温暖很久很久。
一国之内,寻找总是容易些,有些回访可是需要跨越大洋而来的。
潘家园是著名的外事旅游胜地,很多外国朋友在潘家园感受着最接地气的中国文化,这里有着他们的中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