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元之所以会联想到秦代的这个事情,不是没有道理的。
秦孝公号召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才,都可以到秦国任职,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
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他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
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革新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革新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
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
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
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此乃为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典故,成语“南门立木”和“徙木立信”就是从这里来的。
张天元自然不会南门立木,但是他可以用奖金来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
所以他站了起来,对着所有达利特人宣布:“谁能够最快寻找到一斤,也就是五百克木炭,谁就可以立即得到一万卢比的奖金!
仅限今天!”
他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信誉,表示自己不会赖账。首发..
如此一来,那些达利特人自然就不会怀疑他所给予的条件了。
听到这样的话,达利特工人们显然都有些将信将疑。
毕竟那不是一百卢比,不是一千卢比,而是一万卢比啊!
这会是真的吗?
可是对他们而言,反正都是要采香的,所以就算怀疑,依然会去做。
只不过比之前做的更加卖力而已。
当然心里头还是有点七上八下。
在以前的工作中,他们遇到过一些空口承诺,但最后却兑现不了的资本家。
那些人不仅无耻,而且没有诚信,把他们当成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