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等伊莎贝尔说话,李旭随即招招手,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酒店。
李旭本来就有个计划,一直在琢磨着要怎么去实现,而且不断的进行着修改,本来就已经要成型了,伊莎贝尔现在主动挑衅,那就正好一并办了吧。
演员们的确被抬得太高了,无论现在,还是30年后,毕竟他们是观众对电影的最直观的印象,幕后人员的作用被完全移情给了他们,顶多知名导演再分上一点。
如此这般,再加上首因效应,经典角色就这么来了,尽管很多人都清楚,是角色成就演员,而非演员成就角色。
李旭最初想打造一个自己想要的体系,比如数字化评估演员,又或者更流水化的拍摄电影——精确到多少分钟的时候镜头上扬,45度镜头后接哪个等等。
但是这个太难了,而且也过于异想天开,需要用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来堆砌。
不过他可以先用验证首因效应的方式,将舆论造起来,顺便给伊莎贝尔戴上应有的桂冠。
尽管这个时空的这个时候,伊莎贝尔的名气依然响彻法国,但比起另一个时空,还是差了半筹。
无他,或者说这部电影,对她的外在形象塑造影响实在太大了。
长达数分钟的癫狂独角戏,是她“女疯子”称号的最初来源,她在里面的表演实在很出色,偏偏又没有太丑的镜头,充分诠释了“扭曲的吸引力”这句话。
那种癫狂的、迷乱的诱惑不由自主的吸引着观众,祖拉斯基虽然人品作品都不怎么样,但是这部戏确实让伊莎贝尔极其出色的发挥了一次。
少了这部戏,伊莎贝尔虽然也有不少好作品,却不像那个角色一样能让人为此心惊又被深深吸引。
所以啊,接着这个机会,李旭就来策划一场80年代末法国影坛的天王山之战,两个伊莎贝尔的巅峰对决,然后,伊莎贝尔?阿佳妮,将踩着伊莎贝尔?于佩尔,加冕为后!
至于具体怎么做,那是以后的事情了,不是说了嘛,光是筹备就至少要一年时间,拍摄估计也要大半年,今年他还有其他事情,顶多做一些基本筹备,比如考虑用哪个人什么的。
更何况还有各种保密——至少三分之一的投资,会用在保密这上面。
想到这里李旭就很郁闷,为什么他最想要做的事情,都只能在几年后才能开始呢?为什么自己不能按个快进键,让时间就这么过去呢?
好吧,就算有那玩意儿他也不会用的,快进了就没了趣味。
再说了,尽管8000万到1亿的投资并不是严格进行计算得出的,但也八九不离十,李旭好歹也监制了几部电影,加上前世的记忆,做出的判断应该不会偏离太远。
所以,他还得抓紧机会赚钱,尤其是三年后的机会。
当然了,在那之前,还是有些东西可以让他解解闷的,比如后期已经制作了一大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