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各路诸候人马列阵虎牢,虽多少不等,有三万者,也有一两万者,不过,各诸候麾下文官武将却是占了近千人,也算是人材济济,不容小觑。此次誓师,旨在激励将士士气,却未必没有震慑虎牢敌军之意。这日,烈照当空,算得上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也托出了我军高昂士气。
誓师完毕后,各方诸候回到大帐中正讨论如何攻打虎牢,争来吵去,也没有一个统一结果。说来好笑,许多诸候于军旅之事,根本就是一窍不通,还故意冒充其中行家:有人提出径须在虎牢关下一番慷慨呈辞,向敌军晓以厉害,敌军定当望风来投;更有人提出掘黄河之水淹没虎牢,也不知那人是如何想的,先不说黄河离虎牢是如何的远,这样的工程只怕没个三五年能干成的,再说虎牢关墙高池深,只怕这般做也是无济无事;也有人提出向敌军策反,西凉骑兵乃董卓嫡第,如说策反,又谈何容易……
各路诸候所提出的办法也算是应有尽有、花样百出,好像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说不出的。不知为何,仿佛是“盟主之争”失意的缘故,对于这次争论,公孙瓒将军的兴致并不是那般的高,虽然各位诸候高谈阔论,各抒己见,公孙瓒将军完全跟个没事人样,不发一语。
看着众人争来吵去,却是不着边际的话,我暗自摇头,想到原来公孙越将军之话,果然,这此讨伐未必如想像中的那般如意,一想到到公孙越将军,我突然一阵莫名悸动,公孙瓒将军把公孙越将军派去押运粮草是否有意为之?我甩了甩头,努力把这个想法排除出脑海,公孙越将军和公孙瓒将军可是堂兄弟,虽不是亲生,却好歹是一家人,我这般想,未必有……
说实话,我也是几分惆怅、几分失意,各路诸候中知兵的只怕就属公孙瓒将军和孙坚孙文台了,孙文台作为先锋远在汜水,而公孙瓒将军却是因为争夺盟方失意的关系,并不是如此关心,各路诸候尽管有些粗通军事,但比起终年打兵打仗的公孙瓒将军的孙坚孙文台,似乎就太显得儿戏了。袁绍和曹操和在场各路诸候相比起来,也算得上是精通了,袁绍手下不乏大将,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比某些只知高谈的阔论的诸候高明多了;曹操则是和董卓大军周旋,真刀真枪中磨练出来的,若论根底,只怕他比袁绍更扎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