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两个时辰,三人来到了胡昭的学馆外。更多小说 Ltxsfb.com
整个学馆隐立在群山翠柏中,清幽绝俗,空明澄静,偶尔露出的勾檐斗角犹如泼墨山水般清新自然,在落日的余晖下如仙穹般时隐时现。馆外山门外竖立着一座汉白玉牌坊,座下两只虎头栩栩如生,似要噬人而食。牌坊左边书写“七十子六艺兼通,文学溯薪传,北方未先于吴会。”,右边书写“九百里群英毕萃,礼仪表茅蕝,孔杏以后有陆浑。”,中间横栅上批了“后继有人”四个大字,甚是宏伟。
拾阶而上,山门外两小童侍立,见刘祠等三人进来,其中一个急忙迎接上去,问道:“敢问各位师兄前来何事?”
刘祠上前抱拳答道:“吾乃扶风刘祠,与吾兄洛阳郭淮前来拜见胡夫子,求为老师,请师兄代为通传。”
小童答道:“两位师兄原是拜师来的,师傅有命,请两位师兄先行到别院住下,待明日的考试过后再行商议”,一摆手,说道:“两位师兄请随我来”。
在路上,刘祠和郭淮通过小童逐渐了解到胡昭的一生。
胡昭自幼多才,学识渊博,尤其精通典史,工于书法,多次被举荐为官,而胡昭爱惜名声,坚决辞而不受。
献帝初平元年,袁绍听闻胡昭之才,不惜降尊纡贵,多次登门拜访,求其出山,然而胡昭厌恶仕途,且看出袁绍嫉贤妒能,故逃离冀州,隐居山林。
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发布“唯才是举令”,颖川诸贤齐推胡昭,多次邀请,昭辞而不受,以至于后来曹操亲自驱车延请,登门求贤。胡昭面见曹操,陈述理由,曹操无奈而返,痛呼:“失一大贤也。”
胡昭为避群雄辟召,于建安九年返回阳翟,又于三年前来到陆浑山,开馆教学。诸地王侯听闻,纷纷使子侄前来求学,胡昭为防学生良莠不齐,故在两年前颁布“学例”,规定通过考试招收学生,每年只招收学生50人,现已报名近千人,都等待在别馆中,只等明日考试。
来到陆浑别馆住下,刘祠与郭淮同居一室,促膝长谈直至深夜,犹感意犹未尽,在老管家刘郅的再三催促下,二人才掩被而眠。
第二日,刘祠、郭淮与其他学子齐聚广场,等候胡昭的到来。
刘祠站在广场上,四处逡巡,只见前来考学的学子年纪大的有约三十余岁,年纪小的约十一二岁,高矮胖瘦者有之,相貌英俊、雄壮、丑恶者有之,不一而足。
刘祠正在遥望间,只觉得衣袖被郭淮拽了一下,扭头望去,郭淮向刘祠努努嘴,刘祠顺着郭淮的眼光看去,只见昨日在茶寮中挑拨事端的张生和他的五个伙计正恶狠狠的向他们望来。没想到人生路窄,这么快就遇到了,刘祠暗暗叹了口气,向郭淮耳语道:“不去管他们了,再说他们不一定能考上呢。”
这时,馆前锣声一响,开始考试前的准备。
考官给每个学子发放了一块木牌,接着在馆前大声说道:“请各位学子按照手中的号牌前往房间入座,听锣声三响,考试开始,听鼓声三响,考试结束,考试共两个时辰,现在请诸位散去考试。”
刘祠手中发放的号牌标写着“辰十七”,郭淮手中的号牌标写着“亥二十三”,两人握手,互道一声珍重,自寻考场去了。
坐入房中,听见三声锣响,打开试卷一看,题目为“仁战”。
刘祠于前世中是专攻中国古代史,对古文字也颇有研究,况且还有前世的刘禅这个曾经跟随诸葛孔明学习的记忆所在,在对照三国之前的相关情况略一思考后,便有了灵感,于是下笔——“吾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
略一思索,继续写道:“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有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战,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今旄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昔辅果决亲于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
于此开宗明义后,刘祠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的写出了近三千字的文章,在最后,刘祠结尾道:“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
刘祠仔细看着这一气呵成的佳章,心情极为舒畅,把笔一搁,向考官说道:“交卷!”再也不看众人,扬长而去。
经过三天紧张的阅卷,成绩出来,张榜于门坊之上,一众学子争相观看,入围者喜极而泣,淘汰者痛哭流涕,场面混杂。
刘祠与郭淮相约看榜,只见榜上标明:第一名:扶风刘祠,第二名:温县司马懿,第三名:汝南邓艾,第四名:洛阳郭淮......,
刘祠不仅意外的看到了司马懿和邓艾,这两名三国后期的著名军事将领的名字,更在第三十九名上看到了汉中张生的名字。
张榜完毕,考官在墀台上宣读完入围学子的名字,续道:“请入围学子进中堂,听胡夫子训示,其余人等,皆散去吧。”
刘祠与郭淮来到堂中,按照名次排好。
刘祠偷眼打量司马懿,见其身形颇大,骨骼清奇,年方三十许岁,身着玄紫宽服,腰系方巾,两只眼睛时开时闭,不时有一丝精芒闪出,显是有武艺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