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徐丽愣了一愣。
冯思文穿好衣服下床,拿起镜子,递给老妈,说道:“老妈,你看”
徐丽接过镜子照了照,登时惊呆了,自己,居然真的年轻了许多。
“这是怎么回事儿”徐丽一头雾水,此时的她,已经完全看不出像是四十多岁的女人了,说她二十多岁也肯定有人信。
冯思文淡淡一笑,没有在跟母亲说什么,反正这日后和她相处的机会还多的很。
当徐丽起来之后,冯雯雯看到徐丽如今面貌变得年轻,也是大是惊奇,询问究竟,徐丽只好支支吾吾,说自己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好说歹说,才把冯雯雯诓骗过去。
之后,冯雯雯也没多问,而是径自拿着老哥的稿子,去明报社上班。
众所周之,香港明报之所以能够成为在香港三足鼎立的大报社,是因为他们有一位大神,那就是武侠大师金庸
明报创业初期,尽管创办者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还是一步步滑向“声色犬马”之路,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
明报的老员工都记得他当年辛劳的身影,一方面经常要通宵写稿,另一方面又为经济问题苦恼不已。有传说,一段时间他要靠典当来维持明报。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
那时,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已停航,要改乘俗称“哗啦哗啦”的电船仔渡海。每当他们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早已停航,只好改乘电船仔渡海,但每次要等齐六个人才能开船,船费比较便宜。如果要即到即开,需要包租费三元。他们夫妇宁愿捱着深夜凉飕飕的风等待,也不愿包船过海。咖啡、渡船不过是其中两个平常的故事而已,当年的艰苦可想而知。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慢慢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直至今日,方才跻身香港八大报刊杂志之列。
而此时,冯雯雯能在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在这里兼职做编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大早,来到明报之后,冯雯雯就直接找上了报社的王总编辑。
不能不说,冯修文在香港的地位真的非同一般,再加上和金庸关系也好,所以王总编辑得到金庸的吩咐,自然不敢怠慢冯雯雯。
此时,冯雯雯陪着笑脸将老哥的文章递给了王总编辑,说道:“总编辑,你看看,这是我哥哥写的文章,您看看有没有发表的可能”
“文章我看看”王总编辑拿过文章,翻看了两下,登时微微一愣,说道,“这像是武侠小说可是似乎又不是武侠小说,有女娲还有能在天上飞,这是什么小说啊”
“这是我老哥说是仙侠小说吧和还珠楼主的一样”冯雯雯干笑道。
“仙侠小说”王总编辑愣了一下,心想那是什么玩意儿自己可没听过。
不过,王总编辑毕竟也是在报社混了几十年的,也有些眼力,他觉得这本书虽然写的还不长,但是也算是有潜力,在加上这个冯雯雯还是查总金庸原名查良镛亲自吩咐要关照的人,指不定背后有什么背景,于是说道:“这样吧,这篇文章我先收着,等有时间我给查总看看,然后再说吧”
“真的吗那真的太谢谢你了,王编辑”冯雯雯欢喜地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