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万万没有想到,“做个假账”这种上不了桌面的话,就这么堂而皇之地从宁王千岁朱由检口中蹦了出来!
望着朱由检诚恳的眼神,管宁花了半天时间才搞明白,原来自己的主子是看上尚膳监的银子了,想要分一杯羹!
管宁在宫中多年,又深得魏忠贤倚重,年纪轻轻就委以重任,自然也对内监掌管的二十四衙门了如指掌。
要知道,这二十四衙门各司其职,但重要性却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是有天渊之别。重要者如司礼监,掌握批红之权,不但与内阁分庭抗礼,近几年在干爹魏忠贤的打理下,还隐隐有凌驾于内阁之上的态势。
又比如御马监,如果望文生义,还道是专门给皇帝养马的,实则不然,这御马监专管军队调度,相当于皇城内的兵部,实际权力还在兵部之上。
但是那些不太重要的衙门,可就比较悲催了。比如神宫监,听名字挺狠,其实只是负责太庙和各种皇室庙宇的洒扫和日常管理,无聊透。
又如宝钞司,因为明代曾以一种名为宝钞的纸币做为法定货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发行货币的印钞厂,其实,却只是负责造办粗细草纸。起这个名字的人简直太有才了,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视钱财如粪土!
再比如浣衣局,可不单单是洗衣服,其主要职责还包括刷恭桶。那地方简直不能去,风都臭半里地。
相对而言,尚膳监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单位,富得流油。因为负责整个紫禁城上至皇帝、下至宫女数万人的饮食,尚膳监自然有采办之粮米肉蔬之权。
可不要小看这个后勤部门,每年过手的银子足有上百万两,里面的猫腻有多少,也自不必细言。因此,能掌管尚膳监的太监,无一不是太监头子的亲信。说尚膳监是司礼监的提款机,恐怕也不为过。
但从明朝开国至今,除了太祖朱元璋事必躬亲,管得稍微严以外,再没有一个皇帝关注过尚膳监。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如成祖朱棣、宣宗朱瞻基、孝宗朱佑樘,那都是日理万机,总有忙不完的国家大事,对这小小的尚膳监,自然无暇过问。
而那些不太靠谱的皇帝,又各有各的兴趣爱好。比如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就喜欢折腾,总想着趁大臣不注意,自己偷着跑出去玩;又如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喜欢凡人修真,整日神龙现首不现尾;还比如光宗朱常洛,最热衷床上运动,忍了好几十年,终于当上了皇帝,一高兴来了个夜御八女,“圣容顿减”,结果没到一个月就挂了;再比如当今圣上、天启皇帝朱由校,那更是级玩家、资深木匠,常常为了打造新款家具废寝忘食。
总之,领导很忙,而且领导的需求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对尚膳监可没功夫搭理。
皇帝不管,其他人就更乐得不管了,反正尚膳监花的银子都是内帑银。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私房钱。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
因此,虽然太祖朱元璋创立宫中规制,其中也包括尚膳监,对皇宫中的膳食标准,根据不同的身份,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完善的规则,只要执行的人想钻空子,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比如朱元璋规定,每顿饭只能上一道**肉菜。那么按理说,一只**也就足够了。但是也许赶上某一任皇帝嘴刁,只喜欢吃翅尖,那为了满足皇帝的需要,就至少得采买十只**。反正定例只规定了上一道菜,可没规定这一道菜用多少只**。虽然再下一任皇帝嘴又不刁了,可这规矩已经改成十只**,往回改就改不回去了。
只要这种口子一开,后面可就打不住了。想找个借口还不容易?比如说最近闹禽流感,得加强检验检疫工作,又不能断供,那就得加大采购数量,百里挑一。于是乎,虽然端上皇帝的餐桌的只有一只**,但是尚膳监却买了一百只**。那时候又没有冰箱,肉类又不像粮食能放,那怎么办?只好全部低价处理,基本上谁送的就还处理给谁,和白给差不了多少。
一只**的市价不过四分银子,但是特供给紫禁城的那当然不能按市价算,那散养成本多高啊,怎么着也得卖个二、三两银子。也就是说,每天,皇帝的每一顿饭,其中的一道菜,就得花费二百多两银子。照此计算,百万银子还不一定够呢,估计还得提高预算。